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研教卓越】轻工学院举办第175期“博学笃志”硕博论坛

日期:2025-10-16 |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学校先锋计划,积极推动研教卓越行动计划见行见效,着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近日,轻工学院在滨海校区3-1013-102举办了第175博学笃志造纸和包印方向硕博论坛。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郭佳豪、辛洁婷、刘畅、郑滢颖主讲,各年级研究生近100人参加活动。

郭佳豪同学高木素含量原料生物法脱木素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研究使用漆酶加介体紫脲酸对竹浆进行酶处理,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达到了接近40%的木素脱除率,与常规氧脱木素相当,并且完成了可漂性验证,白度可达80。通过红外,凝胶色谱,二维核磁等检测手段,对漆酶脱木素的机理进行研究,普遍认为,在无介体条件下,漆酶通过夺取酚羟基,形成苯氧基,对位诱导导致α位的醚键断裂,形成醌式结构。由于空间位阻和氧化电势的限制,漆酶无法进一步脱除非酚型木素,但能通过介体的加入,携带电子攻击β位醚键发生断裂,进一步降解木素。该研究系统揭示了漆酶-介体体系高效脱除木素的作用机制,为生物法精准降解木素及实现高白度纸浆绿色漂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辛洁婷同学对硼-硅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其在机油滤纸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苯酚、甲醛、硼酸(BA)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为原料,制备了硼-硅改性酚醛树脂(BSiPF)。结果表明,BADTMSB-O-CSi-O-C键并入树脂结构中,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将其用作汽车机油滤纸的浸渍剂,得到BSiPF-OFP,与PF-OFP相比,其横向抗张指数、纵向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都得到了提高,峰值热释放率和总烟雾产生量分别降低了15.45%80.88%。表明BSiPF在保持机油滤纸过滤性能的同时,可以提高机油滤纸的强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为获得具有优良热稳定性的改性酚醛树脂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增强机油滤纸的阻燃性、机械强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畅同学针对当前产品包装领域主流防伪技术存在污染、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环保的多重防伪结构色材料。通过硫酸水解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溶液并浓缩,研究了不同悬浮液用量对结构色薄膜显色的影响,对比不同超声处理模式对CNC自组装及薄膜光学性能的调控;探究高分子填料比例对薄膜颜色、力学性能的调控;还制备了拉伸变色水凝胶。发现改变填料比例时,薄膜Zeta电位变化但稳定性好,颜色从蓝渐变至红,红外光谱证明PVA成功引入;对蓝色薄膜进行多方面测试后制备防伪标签,变色水凝胶拉伸后变色、撤力后恢复无色透明。该研究成功制得了一种低成本,环保且具备多重防伪手段的防伪材料,解决了主流防伪技术成本较高污染环境的问题,为防伪材料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郑滢颖同学对挥发性酸驯化盐单胞菌生物合成PHA及其代谢路径进行研究。研究比较了H.venusta利用不同短链脂肪酸合成PHA的特性,揭示了基础的底物依赖性代谢规律。此研究在最适丁酸浓度基础上,以丁酸协同乙酸/戊酸作为共发酵碳源,研究了不同混合碳源比例对合成PHB/PHBV的影响,证实混合碳源策略可显著提高PHA生产性能。通过整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系统阐明了在丁酸与戊酸(1B+2V)混合碳源条件下,Halomonas venusta 合成PHBV的产量以及3-HV单体比例显著提升的分子机制。此研究通过扩大发酵提取PHA,对其材料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估PHA 材料在包装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包装应用方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汇报结束后,大家积极地围绕主讲人分享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互动,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普遍反映,这些分享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收获颇丰。

博学笃志硕博论坛活动作为轻工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品牌活动,为学院广大研究生提供了拓宽眼界、交流思想的平台。未来,轻工学院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引领同学们将学术研究扎根产业,把创新成果写在生产第一线,以先锋姿态、先锋作为,努力创造先锋业绩,为轻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建设多科性特色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