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教卓越】轻工学院举办第176期“博学笃志”硕博论坛
日期:2025-10-29 |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学校“先锋计划”,积极推动“研教卓越”行动计划见行见效,着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近日,轻工学院在滨海校区3-101、3-102举办了第176期“博学笃志”造纸和包印方向硕博论坛。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重阳、赵嘉巍主讲造纸方向,2023级硕士研究生崔诗彬、孙斌主讲包印方向,李群教授出席造纸方向论坛并点评,各年级研究生近100人参加活动。

赵嘉巍同学对高聚合度溶解浆的制备及在NMMO溶解体系进行研究。本选题旨在制备高强再生纤维素纤维方面实现技术思路的突破,在选择原料方面:充分利用速生相思木资源丰富、生长周期短、可持续性强、纤维形态较的优势。在制备工艺方面:提出并实践针对高聚合度保留的溶解浆制备新策略,核心在于温和蒸煮和高选择性漂白工艺的协同精准调控。突破传统工艺对DP的限制,实现DP>1000的高品质溶解浆的稳定制备。

李重阳同学研究了基于木质素封装液态金属复合油墨的构建及其散热性能。该研究选用具有良好包裹性与生物相容性的木质素来稳定液态金属微球,并采用高导热的纳米纤维素油墨构建高效的三维散热网络,成功制备出一种由木质素封装液态金属微球与纳米纤维素协同作用的多功能复合油墨。所得油墨展现出卓越的热管理能力、显著的环境稳定性、优异的可回收性以及高绝缘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能将CPU芯片的温度降低34℃,为解决高性能电子设备的热管理瓶颈提供了全新方案。同时,其全组分可回收特性与高电阻特性,也为绿色电子与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重要途径。

崔诗彬同学分享了她在烟草工业中烟丝气力输送系统方面的深入研究。该研究聚焦于烟丝在输送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与破碎机制,旨在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提出最优管道结构设计,助力提升烟支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崔诗彬同学构建了CFD-DEM耦合数值模型,结合高速摄像实验,系统分析了烟丝在管道中的运动轨迹、碰撞行为与破碎过程。通过正交实验与极差分析,得出最优管道结构组合为弯曲角度150°,转弯半径1500mm,进出口长度比1:1.5。在该结构下,烟丝颗粒剩余Bond键占比高达98.495%,显著降低了烟丝破碎率。该研究为卷烟企业提供了可靠的管道优化方案与仿真工具,有望在不增加设备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烟丝输送质量与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

孙斌同学对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进行研究。现有以再生纤维素为基材的气凝胶虽具备“成本低、工艺简、易改性”优势,但普遍存在孔隙不均、易塌陷、回弹性差的问题,难以落地应用,孙斌同学利用表面活性剂开发绿色、低成本的简易微发泡工艺,制备出孔隙均匀、回弹性优的复合气凝胶,兼顾环保属性与实际使用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植酸与再生纤维染、PVA交联酯化实现均一有序的片层结构,赋予复合气凝胶良好的回弹性能。PANI 为气凝胶提供了力学性能和导电通路,RPPS-PANI0.5具有更加优良的回弹性与循环性能。通过引入PANI赋予材料新功能,既响应了“双碳”背景下绿色材料的研发需求,也为气凝胶在缓冲防护、智能传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行方案。

汇报结束后,大家积极地围绕主讲人分享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互动,现场气氛活跃。李群老师给出了重要意见,指出要重点注意调控纤维素溶液的粘度,以利于后续纺丝。同学们普遍反映,这些分享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收获颇丰。
“博学笃志”硕博论坛活动作为轻工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品牌活动,为学院广大研究生提供了拓宽眼界、交流思想的平台。未来,轻工学院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引领同学们将学术研究扎根产业,把创新成果写在生产第一线,以先锋姿态、先锋作为,努力创造先锋业绩,为轻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建设多科性特色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